文/ WillStudy   圖/林巧函 提供



校友簡介

林巧函 Abby LIN | 國際行銷學系 碩士

巧函就讀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大學期間赴芝加哥六旗遊樂園 (Six Flags)打工渡假,曾經短暫於英國西敏寺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攻讀行銷傳播學碩士,因家庭因素休學後又轉攻雷恩商學院國際行銷學碩士,留法期間曾赴西班牙姊妹校胡安‧卡洛斯一世大學 (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短期研習。畢業返台後開始他的外商生涯,先後進入法商迪卡儂 (Decathlon) 及瑞典商宜家家居 (IKEA) 擔任一線部門經理,負責產品銷售分析及營運管理,喜歡挑戰生活的她,也曾在 IKEA 工作期間參與公司慈善活動,赴印度偏鄉擔任教育志工。目前 Abby 轉戰美商 Uber & Uber Eats 擔任負責服務中心資深組長,開啟了外商職涯的新篇章。

▸▸▸

留學前的學經歷 

大學就讀東海外國語文學系,並常常擔任留遊學展覽或相關活動的志工,主要負責校方代表的翻譯工作,因此對於那些來臺灣參訪的各國大學所開設的學制、留學費用、獎學金申請方式都有相當的掌握與瞭解,也是第一線掌握臺灣學生目前的留學趨勢,所以約莫在大一、大二就確定未來有留學攻讀碩士的規劃。

選擇留學標的的考量
如何選擇國家、主修科系、學校

畢業當年,應屆申請上位於英國倫敦的西敏寺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行銷傳播學系,不過由於家庭因素在第一學期結束後就選擇暫時終止學業返台並就業,一年後又再次開始留學相關申請的作業。
國家方面:依時間考量,我優先選擇開設一年制的學程,因為我不想浪費兩年的時間攻讀碩士,也由於大學期間暑假在美國打工渡假的經驗,確認我對於美國的生活方式跟文化沒有太大的興趣,相較之下,歐洲所保留的藝術、文化甚至是教育及生活方式,更符合我個人的期待,在上述的考量下,清單上就剩下英國、法國兩個選擇,最後決定以更低花費(學費、生活費及國際學生補助等考量)能取得學位的法國成為我唯一的申請目標。
主修方面: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靜不下來的人,經由回臺工作的一年期間,無論是在銷售的職務內容或是行銷所需的整合能力及創意等等特質,也讓我驗證「行銷」確實適合作為我碩士學位的主修,後來第一個對我發出邀請的雷恩商學院所提供的「冬季移地教學計畫(Winter Session)」非常符合我希望能接觸到多元文化及學習環境的期待,這也成為我最終選擇的學校。

雷恩商學院對於職涯的幫助或啟
課程設計、價值觀傳遞、學校資源

第一個是求職能力,臺灣的教育大多數著重在學術養成或專業能力,卻忽略掉學生畢業後的職涯規劃以及求職技巧,而雷恩商學院從入學開始便要求每個學生透過 LinkedIn 經營個人品牌,讓來自各地的國際學生提前建立與職場的連結,也鼓勵大家鏈結校友建立人脈並徵詢回饋,順帶透過交流的過程去瞭解各產業、各職務的狀況,這點是接受歐洲教育非常大的收穫之一。
第二個是跨文化能力,相較於在英國倫敦唸書時,清一色全都是說著一口流利又有高雅英國腔的教授們,雷恩商學院所聘請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無論是法國、澳洲、印度甚至到阿爾吉利亞都有各自不同的口音,日常上課也需要與來自數十種不同文化的同學去討論跟進行合作,一年間培養紮實的跨文化溝通、協作能力是對於未來有規劃進入外商公司任職的同學極為重要的能力,要如何在尊重對方的情況下,仍能維持作業的效率以及保證任務的完成真的是一門學問,留學期間掌握這項技能就足以花費的讓時間跟金錢值回票價。
最後是雷恩商學院引以為傲,也是當初促使我申請這間學校的動機 - 「冬季移地教學計畫(Winter Session)」,學校會依據不同專業、不同人種的分組形式,將學生送往歐洲各地的姊妹校進行移地教學,當時我被分配到西班牙上課半個月,經由學校的安排,在馬德里的課堂跟當地的師生進行討論及分組作業,這彷彿像是進入一個模擬職場,與來自世界各地及不同部門的外國同事協力作業,我認為商學院的學程安排跟訓練都像是讓學生提前與未來的職場生活接軌。

 

畢業後的職涯規劃與求職經驗
工作地點、產業、職務內容

對我來說,因為家庭的重要性放在第一順位,所以畢業當下並沒有考慮太多就決定回臺求職;產業、品牌名聲方面,並沒有一開始就設定太多的指標,只要是能夠應用碩士專業所學的職務內容都列為考慮範疇,最後也因為在法國就讀碩士的優勢,我選擇成為法商迪卡儂(Decathlon)的一員,再續我與法國的緣分,而做出這個決定也成為我走上管理 、銷售職涯之路的關鍵。

 

對於轉職經驗的分享
轉職訊號、產業選擇、心態調整

從結果論來看,周遭的人可能都會認為我的職涯是平步青雲,從一畢業就進入外商公司接任管理職位,一路上在不同產業的外商公司轉換獲得更高的待遇與職位,其實過程中仍然有付出許多努力及犧牲,以及某些決定性因素讓我可以成功轉職。
第一個是正向心態,許多人當投身不喜歡的公司或不受重用的職位時,往往選擇怨天尤人卻還是尸位素餐,舉例來說,當初我會離開迪卡儂(Decathlon)是計畫與妹妹合開甜點店,創業的想像並沒有如預期達成,也連帶失去外商公司的工作,後來應徵上的職位並沒有過去的光鮮亮麗,也並不是我職涯目標內的首選,儘管如此,我仍然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完成任內的工作,任何產業、職務都有可以借鑑之處,如果選擇停止學習只是距離目標更遙遠。
第二個是積極心態,在不合適的職位上時,是否有開始考慮下一個目標在何處,要如何透過工作表現或職場人脈作為敲門磚,對於職場失意的人來說,往往「你找工作」會比「工作找上你」的機會來的多,因此在還有空間可以付諸努力的狀況下,都不要太輕易找到藉口放過自己。

 

 

IKEA 工作經驗分享

可能是我與歐洲特別有緣,加上持續保持正向、積極的想法,離開法商迪卡儂(Decathlon)的三個月後,這次是來自瑞典的 IKEA 聯繫上我,歷經三個月與人資部門 、臺灣區主管到歐洲區主管的面試與協商後,我接受客廳部門經理(Livingroom Department Manager) 的職務。
如果要我形容 IKEA ,它就是一個超大型的跨國「直銷團體」,即使至今跨足 55個國家、擁有 433 家店面的家居神話,卻仍然可以在店鋪布置、員工聘用上維持一貫的篩選標準,不得不讓人佩服英格瓦老先生(Ingvar Kamprad)一手建立的企業文化,也因為公司內部嚴格的原則要求與制定明確的員工訓練與進修系統,讓它可以帶給消費者有質感、風格一致的印象,所以要在這間夢想企業任職並不輕鬆,因為要遵循公司文化所制定的原則,就必須要對 IKEA 過去 77 年博大精深的發展進程了解透徹,要暫時放下許多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秉持公司原則去完成被交代的任務。
我負責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將我本身所具備的零售知識 ,運用公司內部以及市調公司(如Nielsen)所提供的品牌審核(Brand Audit)、市場趨勢(Market Trend)、消費者分析(Customer Analysis)等量化數據,將理性與感性結合提出符合邏輯的銷售計畫,包含產品挑選、價格制定、貨量預測等,舉例來說,根據市場報告顯示「2018 年台中生育率上升」,所以可以將臺中館臥室展場中的18個隔間分配1/3給予兒童臥房展示,再根據「2018年台中家庭所得平均」、「台中市民平均花費於居家的預算」等資料去制定合理的販售價格以及折價空間,從數字中得出結論後,接著說服主管接受提案、溝通設計部門協助布置,再從每一次的實際展出驗證成效、記取教訓再修正判斷標準與數據解讀,在 IKEA 的三年當中讓我獲得顯著的成長。

 

Uber 企業文化與職務內容

縱橫半世紀的跨國企業到新創公司,IKEA 和 Uber 皆屬外商公司,卻擁有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目前我也仍在適應當中及尋找節奏,相較於成熟企業明確的員工培訓制度, Uber 更傾向讓員工在職場中自由發展,無上下班打卡制度到扁平的組織結構,永遠可以在公司體驗到最先進的軟硬體設施,職場環境應該是所有喜愛美式文化(American Style)工作者夢寐以求的,不過相對就必須具備更高的自我要求與進修目標,才有辦法在高科技、高變動、高彈性的企業文化中保障自己的工作。
目前我主要負責北台灣 Uber 以及 Uber Eats 的客戶服務管理,與公司旗下的司機、外送員溝通,將他們在勤務中所遇到的問題匯報整理,並聯合技術團隊去提出解決方案優化工作者的服務流程,為符合每個市場的需求去推出合適的功能與方案。